跳到主要內容

「Unconference」係蝦米碗糕?原來這是「很好玩的」!

COSCUP 2011 第二天(8/21)的議程內 有「Unconference」這個詞彙,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呢?其實 Unconference 的意思是指「非正式會議」,之所以會產生這類新型 的會議模式,是因為有許多人並不喜歡像是傳統研討會那樣拘謹嚴肅、行禮如儀似的「大拜拜」刻板流程。活潑有趣的 Unconference 通常是在一個 寬敞的空間舉行,沒有既定的議程,在會眾踴躍的投遞完想要分享的要點之後,由會眾自行決定想聽的講題,因此每個人都有可能是講師,而且你事前完全無法得 知 Unconference 會出現什麼樣千奇百怪的新鮮議題!簡單來說, Unconference 的活動內容全都是由一群熱情的會眾主動去共同規 劃完成的。
Unconference 的雛型剛開始是在技客(Geek)圈內使用。而 Unconference 這項新術語首次正式出現在 1998 年的 XML 開發者年會(XML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O'Reilly 從 2003 年開始舉辦 OST 形式的 Foo Camp ,由於 Foo Camp 是採用封閉的邀請制,因此在 2005 年刺激了第一個對外開放的 BarCamp 產生, BarCamp 被形容為「對於 Geek 而言是一場開放、歡迎、一年一度的盛事,帶著 Wifi 與絞盡他們的腦汁一起去野外露營個幾天」。而著名的軟體開發者 Dave Winer 在 2004 年 BloggerCon 上成為 Unconference 的有力推手,促使 Unconference 的流行與日漸普及。
台灣近年來也開始漸漸有一些活動形式是 Unconference 。例如 「2007 為維基狂」(Wikimania 2007)的「公民新聞學研討會」就是採用 Unconference 、而 2011 台灣駭客年會(HIT2011)的「My ShowTime!」也是 Unconference 的形式。
Unconference 基本上是採用「開放空間會議技巧」(OST, Open Space Technology),其中扼要的「四大原則」分別是:
1.「適客參會」(Whoever comes are the right people)
2.「適事發生」(Whatever happens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
3.「適時而啟」(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4.「適機而止」(When it's over, it's over)
那麼 COSCUP 2011 今年要怎麼跟大家玩 Unconference 呢?請靜待明日分解~
參考資料
Greenhill, K. and Wiebrands, C. (2008) The unconference: a new model for better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In: LIANZA Conference 2008: Poropitia Outside the Box, 2-5 Nov. 2008, Auckland, N.Z..
Dave Winer (2006, 25 May), BloggerCon Unconference Format. BloggerCon.
許逸臻, CPF / Laura Hsu, CPF,〈顛覆會議─UNCONFERENCING風潮〉,台北:開放智慧,2006年6月29日。
張左之,〈Unconference:顛覆傳統會議模式〉,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2006年8月18日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Kronos 如何做到世界級的成績

  由資深華爾街投資人領軍於 2018 年成立,Kronos Research 結合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高速網路等先進技術,透過進階的資料分析開發出獨家的量化交易預測模型,並使用全自動的交易策略自營,同時作為加密貨幣造市商,提供全球加密貨幣商品的即時報價。至今四年的時間,便擠身全球前五大的加密貨幣量交易團隊,創下 2021 年每日平均交易額 50 億美金,單日最高交易額 230 億美金的記錄。 人才和技術是 Kronos 最重要的兩大要素,團隊採開放式合作、解決問題導向、美式工作風格,Kronos 期許任何職位的夥伴,都能信任彼此、安心發問、共同快速解決問題。主管的管理策略,不同於傳統上對下的管理,而是以幫助者的角色,解決不同的需求,放大每個職位的生產力。我們希望這個產業在台灣能夠茁壯,讓台灣的技術人才知道有這個國際舞台可以發揮。 一窺量化交易技術及團隊 高頻交易跟一般大家熟知的交易最大的差距在於自動化。我們熟知的交易模式多半透過人工,由交易員綜合市場資訊後向交易所下單;高頻交易則是由程式自動判斷市場資訊並且下單。高頻交易多半關注短時間的市場波動,在收到市場報價後,在極短時間透過預先訓練的統計模型做出買賣決策。在高額報酬的背後,結合了不同專業:包括資料科學、統計與機器學習、底層系統優化、以及分散式系統。 高頻交易的流程,從 Market Data Parser 作為源頭持續搜集來自交易所的歷史資料,交由 Alpha Modeling 訓練出可預測未來短時間市場變動的模型。接著交易團隊撰寫策略程式,並依據策略需要套用選擇合適的 Alpha 模型,由極低延遲的交易程式向交易所下單。以下是各模塊的介紹: Market Data Parser(Data Team):高頻交易是一個資料驅動的行業,全面且高正確率的資料對於後續訓練很重要。Kronos Research 在全球十多個機房內有數百台服務器,每天 24 小時不間斷錄製來自交易所的報價單。面對每天 10TB+ 的巨量資料,data team 大量使用雲端分散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確保資料流的穩定。 Alpha Modeling(Alpha Team):在投資市場中,Alpha 代表著高於大盤的超額收益,Alpha Model 則代表預測將來市場的數學模型。Alpha Team 透過統計以及機器學習,以敏銳的邏輯跟觀...

實戰 Vibe Coding:利用 Amazon Q Developer CLI 打造經典平台跳躍遊戲

本篇文章將介紹如何透過 Amazon Q Developer CLI 建構一款完整的 2D 平台跳躍遊戲,從初始生成、功能增強,到最終打造出具備多關卡、多樣互動元素的遊戲體驗。特別的是,過程中開發者並未撰寫任何一行程式碼,僅透過自然語言指令與 CLI 對話完成所有工作,實踐「Vibe Coding」( 氛圍編碼 )。 本文作者為 Haowen Huang, AWS Senior Developer Advocate. 擁有 20 年以上電信、互聯網以及雲端運算等行業架構設計、技術及創業管理等豐富經驗,曾任職於 Microsoft、Sun Microsystems 等企業,專注為遊戲、電商、媒體和廣告等企業客戶提供 AI/ML、數據分析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等解決方案諮詢服務。 引言 本篇文章 ( English Version ) 將介紹如何使用 Amazon Q Developer CLI ,以 無需撰寫任何程式碼 的方式,打造一款經典的 2D 平台跳躍遊戲。透過「Vibe Coding」( 氛圍編碼 ) 的開發流程,開發者可以藉由簡單的語言提示詞 (prompt),逐步完成從遊戲雛型、功能擴充到完整關卡設計的開發流程。 整體開發流程將分為三個步驟: 1. 生成遊戲雛型 2. 功能擴充強化與畫面調整 3. 導入參考架構建立完整遊戲 環境建置 使用者需先安裝並設定 Amazon Q Developer CLI 。對於 macOS 使用者,可透過下列步驟完成安裝: 下載並安裝 Amazon Q Developer CLI 登入 Builder ID 完成認證 開啟終端機控制與無障礙設定 執行 q doctor 指令檢查 Amazon Q Developer CLI 是否安裝成功: 遊戲開發方面,建議使用 Python 語言與 Pygame 套件,可透過下列指令完成安裝;Pygame 提供以下功能支援: 畫面與動畫渲染 音效播放 鍵盤與搖桿輸入控制 物理模擬與碰撞偵測 多種媒體格式支援(圖片與音效) $ q doctor $ pip install pygame 第一步驟:初步生成遊戲雛型 透過簡單的一句 prompt,Amazon Q Developer CLI 結合 Pyg...

Navicat 17:AI 驅動資料管理的未來

在快速變化的資料管理領域,Navicat 始終站在創新與效率的最前沿。作為領先的資料庫管理與開發解決方案提供商,Navicat 再次以其最新版本 Navicat 17.2 展現了其在業界的卓越實力,讓使用者在資料管理中更具競爭優勢。 Navicat 17 推出標誌著資料庫管理技術的一次重要飛躍。該版本引入了一系列人工智慧 (AI) 驅動的功能,旨在進一步簡化操作流程並提升工作效率。這些功能讓使用者能夠輕鬆處理複雜的資料分析,並實現更智能的商業決策。 Navicat Premium 一直以來都是資料庫管理的佼佼者,該工具支援多達九種資料庫,包括 MySQL、PostgreSQL、MongoDB、MariaDB、SQL Server、Oracle、SQLite、Redis,以及 Snowflake。這樣的綜合性設計不僅消除了多平台切換帶來的困擾,還極大化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為提供更高效的協作工具,Navicat 雲端功能 (Navicat Cloud) 進一步提升了團隊合作的靈活性。使用者可以在雲端實現即時協作,讓團隊成員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共同編輯與管理項目,從而實現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自創立以來,Navicat 已累積超過 500 萬次下載,並擁有超過 18 萬名使用者,包括多家知名的 Fortune 500 公司,如 Apple、Google、JP Morgan 等。這些成就不僅體現出 Navicat 的產品實力,更說明其在業界的深厚信譽。 Navicat 始終秉持創新與使用者導向的理念,致力於為資料管理提供最可靠、高效的解決方案。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出更多令人興奮的新功能,幫助使用者應對不斷變化的商業需求。 現在就探索 Navicat 17.2,感受 AI 技術帶來的全新資料管理體驗吧!欲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造訪我們的官方網站: https://www.navica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