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利用 Jitsi 建立個人化的視訊會議平台

 

近期因為疫情的關係,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實施分流或在家工作,視訊會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商用解決方案選擇上,有不少企業會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例如 Cisco WebexGoogle MeetMicrosoft TeamsZoom 都是很不錯的方案。

KKBOX 集團在去年便試行及做好充分 work from home 的準備,今年五月也因應疫情升溫,全員 work from home 至今兩個月有餘。
當然,取之 Open Source,也要對社群有些貢獻。在這一屆 COSCUP,我們要來介紹 Open Source 圈中也很知名,效果也很不錯的一套視訊會議平台:Jitsi
除了基本的視訊會議功能外,在最後我們也會示範如何透過 Jitsi 畫面輸出到 YouTube/Twitch 或其他支援 RTMP 的平台進行直播。

由於篇幅有限,且 Jitsi 可以調整的細節非常多。今天我們純粹很快速的示範,如何簡單的建置出一個 Jitsi 環境,並提供單場會議內容錄影或直播。
Jitsi 的文件可以在這裡找到。

今天透過 AWS Lightsail 的 $10/month instance(1 core CPU + 2GB RAM + 60GB SSD),作業系統則是 Ubuntu 20.04 來示範。當然,使用其他 VPS 亦可,大同小異,這邊直接跳過 VPS 相關的建置過程。
*firewall 相關資料參考這裡這裡

針對系統做必要的更新

基本的 apt repository 更新:

$ sudo apt update

因為後面要示範的會議錄影及直播需要使用 ALSA loopback device,如果是 EC2 or Lightsail 則需要額外安裝 generic kernel():

$ sudo apt install linux-image-generic linux-headers-generic linux-image-extra-virtual

接著做系統套件們的更新:

$ sudo apt dist-upgrade
$ sudo apt autoremove

如果是 AWS EC2 or Lightsail 則需要另外再將預設的 AWS optimized kernel 移除():

$ sudo apt remove linux-image-aws linux-aws-* linux-image-*-aws

最後將 snd-aloop module 設為開機自動載入,重開機:

$ sudo sh -c "echo 'snd-aloop' >> /etc/modules"
$ sudo reboot

:可以參考這裡*

接著將 Jitsi 官方的 apt repository 與 gpg key 加進來,並安裝 jitsi-meet:

$ sudo sh -c "echo 'deb https://download.jitsi.org unstable/' > /etc/apt/sources.list.d/jitsi-unstable.list"
$ wget -qO - https://download.jitsi.org/jitsi-key.gpg.key | sudo apt-key add -
$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install jitsi-meet

過程中會提示輸入 server hostname,在這裡我們輸入 coscup.kk.stream(請自行替換這個 hostname 為你自己的 hostname)。

在安裝過程時先選擇自己簽發憑證(self-signed)

後面再透過 Let’s Encrypt 簽發真正可用的憑證或自行替換購買的憑證:

$ sudo /usr/share/jitsi-meet/scripts/install-letsencrypt-cert.sh

接下來參考這裡相關的說明,開始調整 Jitsi 設定。

調整 Prosody 的設定:

$ sudo vim /etc/prosody/conf.d/coscup.kk.stream.cfg.lua

找到 VirtualHost "coscup.kk.stream" 這一段,將裡面的 authentication = "anonymous" 改成 authentication = "internal_hashed"(關閉匿名使用模式,使用簡單帳號管理機制)

接著在 VirtualHost "coscup.kk.stream" 這一段的後面加上:

VirtualHost "guest.coscup.kk.stream"
    authentication = "anonymous"
    c2s_require_encryption = false

調整 jitsi-meet 的設定:

$ sudo vim /etc/jitsi/meet/coscup.kk.stream-config.js

找到 hosts 的區段,加上 anonymous domain 設定 anonymousdomain: 'guest.coscup.kk.stream',

調整 jicofo 設定:

$ sudo sh -c "echo 'org.jitsi.jicofo.auth.URL=XMPP:coscup.kk.stream' >> /etc/jitsi/jicofo/sip-communicator.properties"

建立一個接下來會用到的 Jitsi 管理者帳號:

$ sudo prosodyctl register <帳號名稱> coscup.kk.stream <密碼>
# 例如 sudo prosodyctl register coscup coscup.kk.stream ilovecoscup

錄影需求,接下來安裝 Jibri 與 FFmpeg 與 Google Chrome 與 Chromedriver

$ sudo apt install jibri ffmpeg
$ wget -qO - https://dl-ssl.google.com/linux/linux_signing_key.pub | sudo apt-key add -
$ sudo sh -c "echo 'deb http://dl.google.com/linux/chrome/deb/ stable main' > /etc/apt/sources.list.d/google-chrome.list"
$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install google-chrome-stable
$ sudo mkdir -p /etc/opt/chrome/policies/managed
$ sudo sh -c "echo '{ "CommandLineFlagSecurityWarningsEnabled": false }' >>/etc/opt/chrome/policies/managed/managed_policies.json"
$ CHROME_DRIVER_VERSION=`curl -sS chromedriver.storage.googleapis.com/LATEST_RELEASE`
$ wget -N http://chromedriver.storage.googleapis.com/$CHROME_DRIVER_VERSION/chromedriver_linux64.zip -P ~/
$ unzip ~/chromedriver_linux64.zip -d ~/
$ rm ~/chromedriver_linux64.zip
$ sudo mv -f ~/chromedriver /usr/local/bin/chromedriver
$ sudo chown root:root /usr/local/bin/chromedriver
$ sudo chmod 0755 /usr/local/bin/chromedriver
$ sudo apt install default-jre-headless curl alsa-utils icewm xdotool xserver-xorg-input-void xserver-xorg-video-dummy

加上 Prosody 錄影相關的 vhost:

$ sudo vim /etc/prosody/conf.d/coscup.kk.stream.cfg.lua

加上這一段

VirtualHost "recorder.coscup.kk.stream"
    modules_enabled = {
        "ping";
    }
    authentication = "internal_plain"

建立兩個帳號給 jibri(密碼自行替換):

$ sudo prosodyctl register jibri auth.coscup.kk.stream jibriauthpass
$ sudo prosodyctl register recorder recorder.coscup.kk.stream jibrirecorderpass

調整 jicofo 的 jibri BREWERY 及 PENDING_TIMEOUT 及 SHORT_ID 參數:

$ sudo sh -c "echo 'org.jitsi.jicofo.jibri.BREWERY=JibriBrewery@internal.auth.coscup.kk.stream' >> /etc/jitsi/jicofo/sip-communicator.properties"
$ sudo sh -c "echo 'org.jitsi.jicofo.jibri.PENDING_TIMEOUT=90' >> /etc/jitsi/jicofo/sip-communicator.properties"
$ sudo sh -c "echo 'org.jitsi.jicofo.SHORT_ID=1' >> /etc/jitsi/jicofo/sip-communicator.properties"

最後開啟 Jitsi 的錄影及 live 功能:

$ sudo vim /etc/jitsi/meet/coscup.kk.stream-config.js

在 testing 區段找到相關地方調整成

        fileRecordingsEnabled: true, 
        liveStreamingEnabled: true, 
        hiddenDomain: 'recorder.coscup.kk.stream',

加上 jibri 設定:

$ sudo vim /etc/jitsi/jibri/jibri.conf

置換成這樣(其中 jibri 及 recorder 這兩個帳號的密碼要跟早先建立的相同)

jibri {
  id = "coscup.kk.stream-1"
  single-use-mode = false
  api {
    http {
      external-api-port = 2222
      internal-api-port = 3333
    }
    xmpp {
      environments = [{
        name = "COSCUP Jitsi Demo"
        xmpp-server-hosts = ["coscup.kk.stream"]
        xmpp-domain = "coscup.kk.stream"
        control-login = {
          domain = "auth.coscup.kk.stream"
          username = "jibri"
          password = "jibriauthpass"
        }
        control-muc = {
          domain = "internal.auth.coscup.kk.stream"
          room-name = "JibriBrewery"
          nickname = "jibri-nickname"
        }
        call-login = {
          domain = "recorder.coscup.kk.stream"
          username = "recorder"
          password = "jibrirecorderpass"
        }
        strip-from-room-domain = "conference."
        usage-timeout = 3 hour
        trust-all-xmpp-certs = true
      }]
    }
  }
  recording {
    recordings-directory = "/srv/recordings"
    finalize-script = ""
  }
  streaming {
    rtmp-allow-list = [
      ".*"
    ]
  }
  ffmpeg {
    resolution = "1920x1080"
    audio-source = "alsa"
    audio-device = "plug:bsnoop"
  }
  chrome {
    flags = [
      "--use-fake-ui-for-media-stream",
      "--start-maximized",
      "--kiosk",
      "--enabled",
      "--disable-infobars",
      "--autoplay-policy=no-user-gesture-required"
    ]
  }
  stats {
    enable-stats-d = true
  }
  webhook {
    subscribers = []
  }
  call-status-checks {
    no-media-timeout = 30 seconds
    all-muted-timeout = 10 minutes
    default-call-empty-timeout = 30 seconds
  }
}

建立錄影用的目錄:

$ sudo mkdir /srv/recordings
$ sudo chown jibri:jibri /srv/recordings

將 jibri 加入存取 video/audio 相關 device 的系統群組:

$ sudo usermod -aG adm,audio,video,plugdev jibri

讓 jibri 開機就跑起來:

$ sudo systemctl enable jibri

重開機,大功告成

$ sudo reboot

接著就能直接以瀏覽器打開 Jitsi,並且可以建立新的會議室:

如果主持人尚未加入,請等待主持人。

如果你就是主持人,則輸入稍早建立的管理者帳號密碼:

接著就可以邀請大家加入會議啦:

也可以建立這場會議的錄影或將其透過 RTMP 往其他直播平台輸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Kronos 如何做到世界級的成績

  由資深華爾街投資人領軍於 2018 年成立,Kronos Research 結合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高速網路等先進技術,透過進階的資料分析開發出獨家的量化交易預測模型,並使用全自動的交易策略自營,同時作為加密貨幣造市商,提供全球加密貨幣商品的即時報價。至今四年的時間,便擠身全球前五大的加密貨幣量交易團隊,創下 2021 年每日平均交易額 50 億美金,單日最高交易額 230 億美金的記錄。 人才和技術是 Kronos 最重要的兩大要素,團隊採開放式合作、解決問題導向、美式工作風格,Kronos 期許任何職位的夥伴,都能信任彼此、安心發問、共同快速解決問題。主管的管理策略,不同於傳統上對下的管理,而是以幫助者的角色,解決不同的需求,放大每個職位的生產力。我們希望這個產業在台灣能夠茁壯,讓台灣的技術人才知道有這個國際舞台可以發揮。 一窺量化交易技術及團隊 高頻交易跟一般大家熟知的交易最大的差距在於自動化。我們熟知的交易模式多半透過人工,由交易員綜合市場資訊後向交易所下單;高頻交易則是由程式自動判斷市場資訊並且下單。高頻交易多半關注短時間的市場波動,在收到市場報價後,在極短時間透過預先訓練的統計模型做出買賣決策。在高額報酬的背後,結合了不同專業:包括資料科學、統計與機器學習、底層系統優化、以及分散式系統。 高頻交易的流程,從 Market Data Parser 作為源頭持續搜集來自交易所的歷史資料,交由 Alpha Modeling 訓練出可預測未來短時間市場變動的模型。接著交易團隊撰寫策略程式,並依據策略需要套用選擇合適的 Alpha 模型,由極低延遲的交易程式向交易所下單。以下是各模塊的介紹: Market Data Parser(Data Team):高頻交易是一個資料驅動的行業,全面且高正確率的資料對於後續訓練很重要。Kronos Research 在全球十多個機房內有數百台服務器,每天 24 小時不間斷錄製來自交易所的報價單。面對每天 10TB+ 的巨量資料,data team 大量使用雲端分散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確保資料流的穩定。 Alpha Modeling(Alpha Team):在投資市場中,Alpha 代表著高於大盤的超額收益,Alpha Model 則代表預測將來市場的數學模型。Alpha Team 透過統計以及機器學習,以敏銳的邏輯跟觀...

實戰 Vibe Coding:利用 Amazon Q Developer CLI 打造經典平台跳躍遊戲

本篇文章將介紹如何透過 Amazon Q Developer CLI 建構一款完整的 2D 平台跳躍遊戲,從初始生成、功能增強,到最終打造出具備多關卡、多樣互動元素的遊戲體驗。特別的是,過程中開發者並未撰寫任何一行程式碼,僅透過自然語言指令與 CLI 對話完成所有工作,實踐「Vibe Coding」( 氛圍編碼 )。 本文作者為 Haowen Huang, AWS Senior Developer Advocate. 擁有 20 年以上電信、互聯網以及雲端運算等行業架構設計、技術及創業管理等豐富經驗,曾任職於 Microsoft、Sun Microsystems 等企業,專注為遊戲、電商、媒體和廣告等企業客戶提供 AI/ML、數據分析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等解決方案諮詢服務。 引言 本篇文章 ( English Version ) 將介紹如何使用 Amazon Q Developer CLI ,以 無需撰寫任何程式碼 的方式,打造一款經典的 2D 平台跳躍遊戲。透過「Vibe Coding」( 氛圍編碼 ) 的開發流程,開發者可以藉由簡單的語言提示詞 (prompt),逐步完成從遊戲雛型、功能擴充到完整關卡設計的開發流程。 整體開發流程將分為三個步驟: 1. 生成遊戲雛型 2. 功能擴充強化與畫面調整 3. 導入參考架構建立完整遊戲 環境建置 使用者需先安裝並設定 Amazon Q Developer CLI 。對於 macOS 使用者,可透過下列步驟完成安裝: 下載並安裝 Amazon Q Developer CLI 登入 Builder ID 完成認證 開啟終端機控制與無障礙設定 執行 q doctor 指令檢查 Amazon Q Developer CLI 是否安裝成功: 遊戲開發方面,建議使用 Python 語言與 Pygame 套件,可透過下列指令完成安裝;Pygame 提供以下功能支援: 畫面與動畫渲染 音效播放 鍵盤與搖桿輸入控制 物理模擬與碰撞偵測 多種媒體格式支援(圖片與音效) $ q doctor $ pip install pygame 第一步驟:初步生成遊戲雛型 透過簡單的一句 prompt,Amazon Q Developer CLI 結合 Pyg...

你所不知道的 foodpanda

  2020 左右,隨著新冠疫情流行,台灣也逐漸流行起一股懶人旋風。懶懶躺在沙發上,動動手指滑滑螢幕,生鮮或美食就能快速又安全地由可愛的粉紅色熊貓外送員送達您門口。多數人知道 foodpanda 是台灣最大生鮮美食外送平台,也不少人知道 foodpanda 在台灣不斷擴張業務範圍,但 foodpanda 也有許多台灣科技圈所不知道的事。 例如,foodpanda 其實並非台灣本土廠商,也非只專注在亞洲區域。foodpanda 隸屬於德國 Delivery Hero 集團,業務橫跨歐洲、亞洲、美洲及北非,旗下更有十多個生鮮美食外送品牌。除此之外,foodpanda 於 2021 年時也在台灣正式成立全球第三個 Tech Hub。做為四大產品 RD 研發中心之一,台灣與德國柏林、新加坡及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人才緊密地合作,專注於打造 end-to-end 的顧客體驗。諸如月費方案 Panda Pro、外帶自取、餐廳內用 (目前仍未在台灣上市) 等功能。期待能持續吸收優秀人才、與其它三個跨國研發中心合作,打造後疫情時代新的成長引擎。 事實上,台灣的 foodpanda 研發團隊並不僅止於打造台灣本土產品。反之,我們所建立的平台及產品,已成功於近 20 個國家、10 個品牌上市。要在快速的步調下,打造持續進步且符合不同國家文化客戶需求的產品,我們依靠的是 專案團隊成員一條龍組合 從 Product Manager、Engineering Manager、iOS/Android/Web/Backend developer、QA、Product Designer、Product Analyst 全都在同一個 product line squad。讓相同產品的團隊成員能緊密合作、第一手快速了解市場、滿足需求。 國際專業團隊緊密合作 foodpanda 的 iOS/Android/Web/Backend 等專業工程師,都各自設有其跨 squad 的 chapter 組織。讓工程師能在專案團隊以外,有跨國跨團隊專業能力交流的機會。在 chapter 中,相同技術域領的專家們,會一起制定共同的實作標準、分享在專案中遇到類似的挑戰,並且找出可能的應對方案。因此,在 foodpanda 我們不只打產品專案團隊的速度戰、還打整個集團的整合能力團體戰,讓德國、新加坡、台灣、伊斯坦堡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