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Crescendo Lab: 如何在團隊成功導入 DDD 開發方式

 

2017 年成立的漸強實驗室,以打造世界級的 B2B 軟體服務公司為目標,專注於透過導入各種軟體服務來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成立不滿兩年就已獲得跨國 AI 集團 iKala 的投資,在今年成立滿五週年前,漸強實驗室已是 LINE 唯一金級技術合作夥伴,同時也是全台橫跨最多垂直生態鏈,服務超過 400 家品牌商的 Martech 生態圈重要領頭羊。


前言

大家可能都遇過公司想要導入一些新技術或是新方法來解決團隊的問題,不論是公司驅動或是內部成員發起,導入的過程通常會面對重重關卡,而且失敗的例子也是時有所聞。本篇文章是漸強實驗室工程團隊成功導入 Clean Architecture 與 DDD 的架構,改善程式碼品質並提升開發效率的經驗分享:從發現問題、尋找解法、導入技術、到成功執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先打預防針:本篇文章不會提到技術相關的深入內容,主要在探討如何導入一個新技術方法的過程,有哪些步驟? 效果如何? 以及學習到的經驗!

起因

時間回到 2021 年初,公司的產品 MAAC (https://cresclab.com) 已經在台灣市場上站穩龍頭位置,但是快速成長的代價,免不了技術債的堆積。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我們想推出的新功能,會因為技術債而需要被妥協的情況,另外團隊開發速度也越來越慢、工程師們開始對估算開發時程缺少信心,當時這是一個走了兩年左右的專案,工程團隊開始對於產品上日趨複雜的商業邏輯感到頭痛。

定義問題

產品上由於功能的開發與各種第三方串接甚至是客製化功能,商業邏輯越來越複雜,過去開發規範除了遵守框架規範外,其餘的規範比較鬆散,主要透過 code review 來達成共識。且過去有許多嘗試性的需求,商業邏輯堆疊越來越猖狂,各種程式碼片段東插西插,導致單元測試變得難以撰寫;越大範圍的改動,受影響範圍的評估變得相當困難。面對技術債當然是每個團隊的課題,當時我們認為應該要有一個更適合的 codebase 開發架構,幫助大家有效的梳理商業邏輯,讓新的部份不要再重蹈覆徹,舊的部份也能夠有系統地還上債務,所以定義了兩個要解決的問題:

1. Codebase 的管理架構要能夠支撐更大更複雜的擴張
2. 如何有效地維護以及管理複雜的商業邏輯

如何解決

關於解決這兩件事情我們開始了一些研究,最後我們認為在原本的框架中,透過 Clean Architecture 分層的概念來重新架構 codebase,然後結合 DDD 的概念來對複雜的商業邏輯建模,應該是條正確的道路。

於是我從最熟悉且邏輯最複雜的後端服務開始嘗試,公司後端使用的技術棧主要是透過 python 的 Django + Celery 框架,我們開始建立空白專案在本地環境嘗試,參考許多的網路文章,試著建立一個可相容現在專案且可擴展的分層架構。當時我們認為在團隊沒有相關經驗的情況下,直接整套 DDD 導入的成功機率應該是零。所以如何務實的,在框架上結合 Clean Architecture 配上 DDD 的概念有效的解決問題,是我們著眼的重點。

有了初步的結論後就開始導入的旅程~

導入的過程

大致上可以把導入過程分成四個階段:

1. 研究解決方法:

如上述,最初兩個月我們開始定義問題,且研究如何解決,重點在降低上手門檻,以及務實解決問題。

2. 種下導入的種子:

之後,開始跟團隊部分成員討論導入這些概念的構想,並且給了整個團隊幾場相關知識概念的分享並附上簡單的 demo 來幫助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跟已經知道這些概念的成員做知識上的對齊,也讓沒聽過這些知識的成員有一個初始的概念。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導入這種偏重心法的東西,重點要讓團隊理解方法帶來的好處,比起給方法先照著做,讓團隊成員能理解導入後的好處,會有驅動力上的不同。

3. 技術導入也需要的 MVP:

接下來開始對某一個後端的小專案,切了一個 branch,直接將整個專案試著改寫成新架構的樣子,來當成實際情境上的 demo,並且撰寫文件跟大家討論如何運用這些概念,並且擴展實作到現在的專案上,同時跟部分有興趣的成員在大專案上的小功能上也嘗試使用。這個時期是碰撞最多火花的,也是導入成敗的關鍵,透過 MVP 的概念來搜集團隊的回饋,然後在提出的架構上持續做調整。

這些調整非常重要,有提到務實的運用方法解決問題才是關鍵。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必須解釋為何把架構這樣設計、好處跟壞處是什麼,同時集合團隊成員的意見,根據大家過去開發上的經驗來討論。可能有當初沒考慮到的使用情境,也可能是大家認為還可以再簡化的做法,這是一個開始讓成員們體驗跟形成共識的過程,集合大家意見且在方法上做調整,可以讓這個架構更符合團隊的需求。

4. 實行與迭代:

開始有累積一些使用心得與共識後,開始在後端專案上全面實行,並且持續對遇到沒定義好的狀況做討論跟解決,同時訂了一些重構上的方案,基本上新架構在原本的 codebase 上是完全跟舊的 code 隔離的,所以當開發上遇到會影響到舊的 code 的時候,就將舊的 code 部分重構成新的設計,一開始實際執行的時候,因為有上手跟學習的成本,而影響一些開發進度,但大概在大家都執行過一次開發後,速度上基本就恢復正常。

結果與影響

結果

  • 分層架構對測試的幫助非常顯著,新架構有九成左右的測試覆蓋率。
  • 在新架構上的開發,工程師們普遍覺得開發體驗上有所提升,不管是測試或是商業邏輯的組織,都有正面的回饋。
  • 遇到舊 code 的部分 refactor 成效不如想像好,主要是 refactor 的時間與開發時程上的取捨。
  • 架構設計最後寫成 guideline,讓新加入的人可以學習。
  • 就目前來看,不論是擴展性跟商業邏輯的組織,當初定義的問題都有獲得很大的改善。

影響

  • 新加入的工程師需要花多一點力氣入門,直接影響新人上手開發的時間,需要再多花時間在這方面的知識上做同步。
  • 開始使用學習了之後,驅動大家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團隊成員都會持續在這些方法上學習跟鑽研,有效的提升團隊軟體架構能力。

心得分享

當時是八人小團隊,且大家都有一定的開發經驗,溝通成本並沒有太高,再者當時向上負責的對象是 CEO ,但 CEO 並不管技術細節,沒有向上溝通的成本,這點是大家要注意的,因為向上溝通這件事情會直接影響導入新方法的成敗。

導入的過程其實蠻冗長的,一方面是有原本的事情要做,一方面是規劃上有種下種子讓知識發酵的過程,就結果來看,因為知識發酵的過程,兩三個禮拜就會看得到,主要還是要調節原本開發的節奏,讓成員有時間心力來接觸新知跟理解,這點時間的規劃上並沒有做得很好,不能期待所有人都會在工作外的時間接觸這些東西。

會特別利用種子讓知識發酵是這次導入會成功的一大原因,先用散播知識的方式,讓大家接觸這項技術,知道它的用途與好處,不只對日後導入有減少排斥的幫助,還會讓團隊在先理解之後帶來更多知識上的碰撞,加大導入過程的回饋進而提高成功率。

導入技術或是流程的時候,追求的是讓團隊成員自動自發地發展起來,重點首先放在要讓團隊理解這個技術跟流程到底在幹嘛,然後是讓團隊成員參與去做一些回饋跟決定,這樣可以提高成員的 ownership,同時保持彈性接收回饋持續調整跟優化,讓導入的東西是活的可變的,這樣大家才有心力去發展它。

當然還是有遇到阻力,新的方法的推動意味著開發習慣上的改變,可能是開發上要遵守的事情變多,或是寫 code 的習慣要重新調整等等,基本上這方面的阻力還是靠溝通,確保大家對遇到的問題有共識,並且對解決的方法有信心。

最後

導入的過程中,我從 Clean Architecture 書中截了兩段話,跟團隊成員分享,我覺得非常深刻,這邊也跟大家來分享:

The primary purpose of architecture is to support the life cycle of the system. Good architecture makes the system easy to understand, easy to develop, easy to maintain, and easy to deploy.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minimize the lifetime cost of the system and to maximize programmer productivity.

以及

Just remember: If architecture comes last, then the system will become ever more costly to develop, and eventually change will become practically impossible for part or all of the system. If that is allowed to happen, it means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team did not fight hard enough for what they knew was necessary.

身為開發者的你是不是也心有戚戚焉呢?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
若你看完我們的分享,對我們的工作文化有興趣的話,🙌 一起加入漸強實驗室 🙌 成為我們未來的工作夥伴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COSCUP 2024 徵稿辦法 / COSCUP 2024 Call for Proposals

COSCUP 2024 Call for Proposals: Until 9th, May Submit Your Proposals HERE! 今年 COSCUP 一如往常,徵求各式各樣不同的 Open Source 相關稿件。請於 05 月 09 日(AoE) 前投稿,徵稿主題可參考本頁下方各議程軌資訊。 請注意,每場議程長度預設為 30 分鐘 ,惟部分議程軌開放其他議程長度,會在報名表單第二頁選填。 為了增添 COSCUP 的國際能見度,今年所有入選稿件希望都可以提供中英文版雙語資訊。徵稿階段,您可先以自己偏好的語言準備演講或撰寫 CfP 稿件。 提醒您,COSCUP 是一個倡導開放的研討會,所有演講將錄影並以創用 YouTube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釋出。如果您的演講有任何不能錄影或不願以此條款釋出的狀況,請務必於投稿表單上註明。 We are looking for talks in several open-source related areas, please submit your proposal before May 09th, 2024 (AoE, Anywhere on Earth) . The theme for submissions can be referenced from the information on various tracks at the bottom of this page. Please note that the length of each agenda is preset to 30 minutes, only the specific tracks are open to other agenda lengths for selection, which will be filled in on the second page of the registration form. To make it more accessible for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we kindly request CFP information to be provided in both Chinese and

Designers in Tech- Open Source Design Workshop

關於工作坊 今年在COSCUP(Conference for Open Source Coders, Users Promoters)將協同國際團隊 Superbloom(以人為本出發幫助設計更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的國際非營利組織)舉辦Designers in Tech- Open Source Design Workshop工作坊,此工作坊是專門為希望對社會做出正面貢獻的設計師所設計的,我們將邀起您以設計師的姿態,在科技人為主的世界裡舞擺出專屬於你的開源貢獻。 設計,如果共享後會有怎樣的可能性?開源設計為另一種合作模式,結合「共同協作」,讓人們可以自由地存取、使用、修改和分享設計資源來達到共同設計的目的。這次的工作坊試圖透過一個公開、透明、無國界的網路平台Github,讓設計師有機會參與平日以工程師為主的平台,並在上面做出生平第一次的開源設計貢獻,重新定義開源貢獻與設計的可能。 我們相信藉由設計師的參與可以優化現有以工程師、開發者為重的開源生態。通過設計師將專案納入更多的可及性和包容性。活動主旨在帶領設計師學習Github平台操作,進而可自行為開源專案進行貢獻。我們致力於賦能設計師開源專案貢獻力,摒除藩籬,打破開源僅為程式開發是唯一有價值貢獻的迷思。 我們將以「設計思考」思維出發並結合Superbloom的「使用者研究」個案來帶領工作坊,進一步在GitHub上挑選出3個專案做出貢獻:去中心化的移動網絡瀏覽器( Ceno Browser )、事實查核( Co-Facts )、通訊軟體( Session )。全程手把手引導教學如何以設計師的身份在GitHub上做出貢獻,提供全面的支援。在工作坊結束後,參與者能更加了解開源設計及在開源專案自行進行協作。 誰應該參加這個工作坊? 我們的工作坊對於UI/UX、平面設計師都相當歡迎 誰將帶領這個工作坊? Eriol Fox:Eriol擁有10年以上的設計工作經驗,從營利性企業開始,後來轉向非政府組織和開源軟件組織。他們曾參與涉及可持續食品系統、和平建設和危機應對技術的複雜問題。Eriol目前在Simply Secure工作,從事設計、研究、開源和技術項目。 Eriol是紐卡斯爾大學Open Lab的兼職資助博士研究員,他研究設計師如何參與以人道主義和人權為重點的開源軟件項目。

什麼是MySQL?

什麼是 MySQL ? MySQL 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開源資料庫。根據 DB-Engines 的資料, MySQL 是第二大最受歡迎的資料庫,僅次於 Oracle 資料庫 。 MySQL 為許多使用量最大的應用系統提供支援,包括 Facebook 、 Twitter 、 Netflix 、 Uber 、 Airbnb 、 Shopify 和 Booking.com 。 由於 MySQL 是開源的,因此它包含了超過 25 年來與使用者密切合作開發的許多功能。因此,您最喜歡的應用系統或程式設計語言很可能受到 MySQL 資料庫的支援。 MySQL 的優勢 MySQL 快速、可靠、可擴展且易於使用。它最初是為了快速處理大型資料庫而開發的,並且多年來一直在要求苛刻的生產環境中使用。 儘管 MySQL 在不斷發展中,但它提供了一組豐富而有用的功能。 MySQL 的連接性、速度和安全性使其非常適合使用互聯網上的資料庫。 MySQL 的主要優勢包括 ·        易用性: 開發人員可以在幾分鐘內安裝 MySQL ,並且資料庫易於管理。 ·        可靠性: MySQL 是最成熟和使用最廣泛的資料庫之一。 25 年來,它已經在各種場景中進行了測試,包括世界上許多最大的公司。由於其可靠性,組織依賴 MySQL 來運行關鍵業務應用系統。 ·        可擴展性: MySQL 可以擴展以滿足使用量最大的應用系統的需求。 MySQL 的原生複製架構使 Facebook 等組織能夠擴展應用系統以支援數十億使用者。 ·        性能: MySQL HeatWave   比其他資料庫服務更快、更便宜 ,正如多個標準行業基準測試所證明的那樣,包括 TPC-H 、 TPC-DS 和 CH- benCHmark 。 ·        高可用性: MySQL 提供了一整套原生的、完全集成的複製技術,可實現高可用性和災難恢復。對於業務關鍵型應用系統,為了滿足服務水準協定 (SLA) 承諾,客戶可以實現 RPO = 0 (零資料遺失 ) RTO = 數秒內(自動故障轉移) ·        安全性: 資料 安全 需要保護並遵守行業和政府法規,包括《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條例》、《支付卡行業資料安全標準》、《健康保